深圳市学龄女童膳食模式和性早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凡顺; 谌丁艳; 吴宇; 苏喆; 谢红卫; 周丽*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05): 738-742.
DOI:10.3760/cma.j.cn112338-20190630-00478

摘要

目的探究女童膳食与性早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在深圳市某医院确诊为性早熟患儿为病例, 进行1∶1的对照匹配, 对照来自于深圳市26所小学。采用家长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膳食调查, 共调查12种食物的摄入频率, 分析膳食模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和性早熟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68人。其中8岁组年龄人数最多(43.8%);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的中位数相同, 均为8.0岁, 民族分布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身高、体重和BMI的M分别为135.0 cm、30.2 kg、16.6 kg/m2, 均高于对照组的身高(129.2 cm)、体重(25.0 kg)和BMI(15.3 kg/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营养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定义了3种膳食模式:平衡、高热量高脂和高蛋白, 3种膳食模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0.541 2;两组膳食模式比较显示平衡、高热量高脂、高蛋白膳食模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 χ2=49.24, χ2=39.68,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衡膳食模式(OR=0.633, 95%CI:0.504~0.769)及高蛋白膳食模式(OR=0.622, 95%CI:0.498~0.776)是性早熟的保护因素, 高热量高脂膳食模式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1.850, 95%CI:1.461~2.342)。结论平衡膳食模式为学龄女童的主要膳食模式, 高热量高脂膳食模式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应教育儿童养成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 同时可提高豆类和鱼类的摄入可有益于正常的生长发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