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杨雪; 邱春华; 雷蕾; 胡晓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11): 41-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274

摘要

目的分析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证实的胃息肉被纳入分析。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在年龄、部位、大小、Hp状态方面的差异,不同性别胃息肉病理类型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胃息肉大小的差异。结果纳入440例胃息肉。胃息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胃底腺息肉多见于女性,胃底腺、增生性、炎性及腺瘤性息肉分别为274、138、26、2例,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幽门息肉分别为22、234、106、75、3例。<1 cm、1~1.9 cm、≥2 cm的息肉分别为392、40、8例。372例胃息肉经组织切片染色检测了Hp,其中Hp阳性的胃底腺、增生性、炎性及腺瘤性息肉分别为0、57、9、1例。不同部位的胃息肉存在大小的差异(P<0.05),各病理类型胃息肉的部位、大小及Hp状态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胃息肉病理谱发生了改变,增生性息肉与Hp阳性相关,而胃底腺息肉与Hp阴性相关。掌握胃息肉的特点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指导治疗及随访观察。

  • 单位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