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

作者:庞良宗; 唐清; 云翔; 黄丽; 陈秀奇; 兰连成; 杨梅雄; 单庆文*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 38(08): 1590-1594.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1.08.02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息肉(CP)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方法:对246例CP患儿的临床特点、息肉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便血、腹痛、解黏液便、贫血、息肉从肛门脱出、便秘。CP发生部位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组、不同病程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息肉和大息肉的构成比在不同病程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息肉患儿便秘发生率更高(P<0.05)。病理类型中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单发性和多发性息肉组、大息肉和小息肉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P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多发于年龄较大患儿(≥3岁),大息肉(>15 mm)多发于长病程(≥6个月)和便秘患儿,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息肉数目及大小无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