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溶蚀作用是玛湖凹陷黄羊泉地区百口泉组储层孔隙形成的重要成岩事件。砾岩储层泥砂砾混杂,孔隙结构复杂,成岩流体运移模式不明确,溶蚀作用是否提高储层物性取决于溶蚀副产物是否被有效带出。因此,溶蚀作用对砾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在砾岩储层岩相分类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中矿物溶蚀量的精确统计,结合物性、扫描电镜、Quemscan矿物分析、X射线衍射和包裹体等分析测试,系统研究了砾岩储层中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溶蚀作用副产物主要为自生石英和自生黏土矿物。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主要来源于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主要来源于石英颗粒的压溶作用;伊利石主要来源于凝灰质溶蚀、高岭石和蒙脱石的转化;促进形成绿泥石所需的Fe2+主要来源于研究区内大量火山岩碎屑。溶蚀作用对不同类型岩相储层物性影响不同。以岩相类型Ⅰ为主的储层含少量矿物溶蚀孔和贴粒缝,溶蚀作用较弱,储层物性低;以岩相类型Ⅱ为主的储层多见凝灰质溶蚀形成的溶蚀孔,孔隙内沉淀大量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孔隙度分布范围较大,渗透率低,溶蚀作用对此类储层仅进行物质再分配;以岩相类型Ⅲ为主的储层,含大量长石和岩屑溶蚀孔,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提升。

  •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