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部位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38例(154条患肢),根据下肢动脉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介入治疗方式,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再狭窄率等,分别于术后3 d,1、3、6个月、1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肾功、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部分患者行CTA或彩超检测下肢血管。结果 138例患者共154条患肢行介入治疗。术后HDL-C、LDL-C、hs-CRP、HbA1c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3、 6个月、1年ABI及TBI显著高于术前(P<0.05 or P<0.01)。术后1、 3、 6个月、1年总再狭窄率分别为17.6%、17.8%、20%、20.9%。其中,膝上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8.3%、7.7%、5.6%、23.1%;膝下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37.5%、30%、37.5%、30.8%;混合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7.9%、15.0%、14.0%、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TC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R=0.356,P=0.026),术前HbA1c是影响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因素(R=1.348,P=0.040)。在膝下组中,未狭窄组较再狭窄组术后TC、LDL-C下降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使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手术部位不同,再狭窄存在差异,膝下组术后再狭窄率显著高于膝上组和混合组。控制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再狭窄率。
-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大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