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极端天气背景下对城市脆弱性的影响,可以丰富城市脆弱性的研究内容,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高城市韧性,实现人居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从极端天气、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四个方面构建辽宁省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得出各城市四个子系统下的脆弱性和综合脆弱性,采用ArcGIS自然断裂点法得出辽宁省脆弱度空间分布图,在时空序列上对辽宁省各市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结论:①极端天气对城市脆弱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城市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极端天气过后的恢复能力均有所提高。②空间序列上,辽宁省所受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越大,脆弱性分布越分散;所受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越小,脆弱性分布越密集。城市脆弱性多呈"集群式"和"包围式"分布,且沿海地区脆弱性要小于内陆地区,且内陆地区城市脆弱性空间分布与经济空间分布基本吻合。③城市发展进程快并不意味着城市脆弱性小。④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应增加从事科研、环境方面的在岗人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