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监测手段, 探讨其复发的危险性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152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初诊并按COG治疗体系接受手术治疗的141例中, 男78例, 女63例, 初诊时中位年龄为29个月, 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9岁, 其余11例为在外院术后发现复发来本院就诊。使用软件SPSS 26.0版本, 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对其无复发生存情况进行分析, 进行单因素筛选, 将其中P<0.1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从而发现可能与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收集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术后化疗方案及药物、复发的监测手段及时间。采用分层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化疗药物对复发的影响。计划内定期规律随访, 通过B型超声、CT、MRI等影像学监测复查。结果 141例中16例患儿复发, 单因素筛选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性别(P=0.024)、年龄(P=0.014)、淋巴结状态(P=0.009)以及是否进行活检(P=0.030), 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淋巴结阳性状态与活检情况是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具有详细化疗方案记录的患儿中, 在控制了淋巴结状态影响后, 使用长春地辛替代长春新碱进行术后化疗对患儿的复发有影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16例及外院11例复发患儿中, 4例通过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发现复发, 发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 其余患儿发现复发时并未出现临床症状, 而是通过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发现, 其从诊断到发现复发的中位时间更短。总体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 平均为36.3个月, 能够早期发现超过80%的无症状复发。结论患儿淋巴结阳性及进行了开放活检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计划内的随访复查能够早期发现复发。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