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致密砂岩储层基质物性极差,天然裂缝的发育为油气的运移与聚集提供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有效裂缝的分布明显改善了致密储层储渗性能和单井产量.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及相关实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边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表征,对裂缝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宏观裂缝主要发育类型为构造裂缝,部分岩心可观察到成岩裂缝,微观裂缝以穿粒缝为主.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岩石力学层及成岩相等因素控制.利用裂缝充填程度与裂缝开度两个参数对裂缝有效性进行评价.裂缝形成时间、成岩作用、裂缝产状与现今地应力关系等因素控制裂缝有效性.受成岩作用影响,胶结作用降低裂缝有效性,溶蚀作用提高裂缝有效性;晚期形成的裂缝比早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好;研究区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北北东-南南西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5组裂缝,其中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与现今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开度最大,有效性最好;其次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和近东西向裂缝,近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裂缝与现今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呈高角度相交或近垂直,裂缝开度相对较小,有效性较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