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

作者:侯卫华; 韦萍; 谢建兰; 郑媛媛; 张燕林; 周小鸽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 47(03): 158-162.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8.03.002

摘要

目的探讨扁桃体套细胞淋巴瘤(TM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25例TM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光镜观察肿瘤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采用MaxVision染色法, 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IgH/CCND1融合基因检测。选取同期40例非扁桃体套细胞淋巴瘤(NTMCL)进行对比, 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率差异。结果 TMCL占同期套细胞淋巴瘤的5.6%(25/449)。男女比为5.3∶1.0, 中位年龄60岁(44~82岁)。主要症状为咽痛及异物感, 体检示扁桃体肿大或质硬肿块, 早期临床误诊为扁桃体炎18例(72.0%)。伴有淋巴结受累的患者19例(76.0%), 脾脏受累4例(16.0%), 咽部局灶性累犯11例(44.0%), 其他非淋巴器官受累3例(12.0%)。病变扁桃体组织结构破坏, 18例经典型和7例母细胞变异型均由形态单一的淋巴样细胞构成。25例肿瘤细胞阳性或强阳性表达CD20、cyclin D1, 92.0%(23/25)的病例弱阳性或阳性表达CD5。肿瘤细胞不表达CD3、CD23、CD10、bcl-6。2例CD5阴性的经典型病例FISH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为阳性。18例(72.0%)获得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6~81个月), 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MCL比较, TMCL患者就诊时Ⅰ~Ⅱ期比例更高(χ2=12.789, P<0.01), 非淋巴器官侵犯比例更低(χ2=8.125, P<0.01), 预后更好(χ2=4.351, P=0.037)。结论 TMCL发病率低, 临床易诊为扁桃体炎, 就诊时Ⅰ~Ⅱ期患者比例高, 较NTMCL预后更好。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