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大鼠膀胱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各组10只。每组均采用无菌美兰溶液配比0.9%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检测正常生理状态下大鼠膀胱的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后继予卵巢切除+阴道扩张方法进行造模(空白组除外)。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给予治疗,“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进行电针干预。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无菌美兰溶液配比0.9%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观察每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的变化,同时进行耻尾肌和膀胱颈尿道括约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最大膀胱压力降低(P<0.05)、漏尿点压降低(P<0.01)、最大膀胱量下降(P<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耻尾肌肌纤维、尿道括约肌周围神经明显萎缩,排列稀松紊乱,肌原纤维变性改变,神经束明显减少,有充血现象,胶原纤维密度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次髎/中髎”组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均升高,“非经穴”组和“合谷”组未见明显差异;电针“次髎/中髎”后,与电针前相比,膀胱容量增加(P<0.01),漏尿点压升高(P<0.01),最大膀胱压力增大(P<0.05),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1),耻尾肌肌纤维平行排列,尿道括约肌周围充血现象消失,胶原纤维增加、神经束增加;电针“非经”穴组、“合谷”组后,与电针前相比,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电针膀胱同神经节段“次髎/中髎”穴通过刺激膀胱相关神经纤维促使SUI大鼠膀胱容量增加,漏尿点压升高,最大膀胱压力增大,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同时病理上改善了尿周肌肉恢复、胶原纤维含量,修复断裂神经纤维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