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以贺照田的"陈映真文"为起点,余旸、程凯、冷霜三位的讨论与展开①,已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对于理想主义的理解,注入了很多新的、非常丰富的内涵。正像冷霜在文章中提到的,"理想主义"这一表述在中国大陆的日常语境中,往往会有两种固化的理解:一是意味着"缺乏现实感",一是指"毛时代"独有的思想行为方式,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解其实分享了同样的认识前提。这种固化的理解方式生成于特定的历史、思想和社会感知脉络中,与革命年代理想主义构成本身的不足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