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沿海地区淡色库蚊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为蚊媒疾病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8月,利用灯诱法采集山东省的烟台市莱州市、烟台市龙口市、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市崂山区、日照市五莲县、日照市东港区、东营市河口区及东营市东营区共8个采样点的蚊媒样本,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淡色库蚊自然种群样本。然后利用沃尔巴克氏体的表面蛋白(Wolbachia surface protein, 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上述8个采样点的淡色库蚊样本进行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率的检测。同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沃尔巴克氏体的代表株系,利用Mega5.2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分型。结果 山东省4个沿海城市均发现有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80.8%(261/323);其中烟台市的感染率最高,为100%(46/46);日照市五莲县的感染率最低,为60.6%(20/33)。共计发现12种wsp单倍型,其中Hap1的感染率为92.5%,Hap2的感染率为70.0%,而其他单倍型的感染率则较低。从单倍型来源来看,在8个采样点中均检测出单倍型Hap1,其他单倍型仅在部分采样点地理种群检测到。其中,东营市东营区检测出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6种。经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结论,8个采样点感染的沃尔巴克氏体均属于B型。结论 山东省沿海地区的淡色库蚊种群以感染B型沃尔巴克氏体为主,但是不同地区感染的沃尔巴克氏体的单倍型存在差异,本调查可为这些地区特定蚊媒疾病的精准防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