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95例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HA,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DAA组(n=50)和后外侧入路(PLA)组(n=45)。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以术后3个月HHS评分判定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两侧下肢长度,计算两侧下肢长度差;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2组患者分别于术中及术后3个月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前倾角。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LA组比较,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DAA组患者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PLA组(P<0.05)。术前2组患者两侧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两侧下肢长度差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两侧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1周、1个月时,DA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LA组(P<0.05)。2组患者术前HHS、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HHS、BB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3、6个月,2组患者HHS、BB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DAA组患者HHS、BBS评分显著高于PL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臼外展角小于术中,髋臼前倾角大于术中(P<0.05);术后3个月,DAA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大于PLA组,髋臼前倾角小于PLA组(P<0.05)。DAA组和PL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00%(44/50)、71.11%(32/45),DA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PLA组(P<0.05)。DAA组和PL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50)、13.33%(6/45),DA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A组(χ2=4.457,P<0.05)。结论对于行THA的FNF患者,微创DAA具有创伤小、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