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营月报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披露方式,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依据预期黏性理论构建模型,阐释经营月报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然后手工整理上市公司经营月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多时点DID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营月报的披露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定价效率,并且在首次披露3个月后,经营月报对定价效率的显著影响逐渐体现。以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代表投资者预期进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经营月报的披露显著增加了分析师对公司盈利水平的预测调整次数和预测波动性,并降低了预测误差,说明经营月报披露对定价效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预期黏性实现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经营月报对定价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熊市”阶段、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以及经营周期较短、经营风险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或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营月报模式有助于甄别上市公司真实价值,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并对季报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