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式的对味觉和嗅觉的形容和表述可以称之为"味感",最典型的如"气""韵"。区别于西方对食物和饮品的分类清楚、描述精确的现代标准,中式的"味感"表述显得意涵模糊、喜用象征、玄秘主观。文章以茶为例,说明"味感"与中国古典文论的"物感"思想一脉相承,是一种力求将被描述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描述者的心灵感发相互辉映的表达方式。相比于东亚学者提出的"身体感","味感"更为透彻地体现了"物我同一"的思想;有关"味感"的民族志考察可以与世界人类学之"本体论转向"进行对话,体现中国人类学对中国文化事相的本土化分析。而且,"味感"表述不仅存在于中国历史的过去,更绵延存在于当代中国艺术及生活的跨感官的领域。因此,认识"味感"对于我们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标准的同时反思性地继承本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