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作者:杜万良; 孙海欣; 贾茜; 李姝雅; 陈盼; 张倩; 袁怀武; 朱先进; 吴建维; 荆京; 邰宏飞; 冯皓; 徐莹鑫; 石玉芝; 魏玉桢; 韩利坤; 孙莉; 孙娆; 段婉莹; 王琳; 李朝霞; 马佳; 白莹; 赵萍; 石庆丽; 谭颖; 张瑞云; 黄上萌; 刘萍; 杨华俊; 孙小英; 王玮婧; 佟梦琦; 黄曦妍; 周娟; 王燕; 郑博文; 李楠; 闫兆芬; 赵媛; 王力群; 高俊华; 秦学敏; 周世梅; 乔晓红; 郁军超; 刘卓; 田地; 李理; 张蓉; 赵霞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08): 659-664.
DOI:10.3969/j.issn.1673-5765.2011.08.013

摘要

本指南对预测一个人发生首发卒中的风险的方案进行了评估。首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或者危险标识根据是否能被干预分类(不可干预的、可干预的和潜在可干预的),或者根据证据强度分类(证据充分和证据不充分)。不可干预的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易感性。证据充分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暴露于吸烟环境、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和身体脂肪分布。证据不充分或者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紊乱、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a)、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本指南还对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次卒中的数据进行了回顾,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减少卒中风险可采取的策略。本指南综述了各种已经明确和近期明确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对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完整的修订。新版指南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2006年指南着重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由于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重叠,本指南新加了出血性卒中的预防,并将重点放在以患者为本的个体化卒中预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