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及纳豆菌对福建白兔生产性能、抗氧化活性、肠道形态及菌群的影响

作者:陈冬金; 王锦祥; 孙世坤; 陈敏卿; 桑雷; 陈岩锋; 高承芳; 谢喜平*
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2021, 36(12): 1395-1405.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21.12.002

摘要

【目的】研究大蒜素、纳豆菌及其复合物对福建白兔生产性能、抗氧化活性、肠道形态和菌群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添加剂替代饲料抗生素。【方法】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0日龄福建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半),试验期5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CK),试验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200 mg·kg-1大蒜素、0.5%纳豆菌、200 mg·kg-1大蒜素+0.5%纳豆菌,设置大蒜素处理组(B组)、纳豆菌处理组(C组)和大蒜素+纳豆菌处理组(D组)。试验期间测定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测定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酶、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结构。【结果】(1)试验组的腹泻率和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大蒜素+纳豆菌处理(D组)极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处理组(A组)和大蒜素处理组(B组)(P<0.01),显著高于纳豆菌处理组(C组)(P<0.05);D组料重比最低,半净膛重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血清中GSH-Px含量,对照组均显著低于试验组,且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A组和C、D组差异极显著(P<0.01)。(3)回肠隐窝深度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空肠隐窝深度,对照组低于试验组,且与B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D组差异显著(P<0.05)。(4)菌群结构分析,科水平和属水平盲肠unclassified_o__Clostridiales菌科、菌属在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A组显著高于D组;属水平Ruminococcaceae_UCG-010在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显著高于C组。【结论】大蒜素和纳豆菌联合使用可提高福建白兔平均日增重、半净膛重,降低料重比,增加空肠隐窝深度,减少有害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腹泻和死亡,促进生长发育。

  • 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