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胡文豪; 王洪东; 沈超楹; 路旭; 高媛; 柳勤龙*
来源: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 23(03): 172-178.
DOI:10.16260/j.cnki.1009-2188.2019.03.003

摘要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 resection, AR)与非解剖性肝切除(non-anatomic resection, NA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89例,其中AR组42例,NAR组4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NAR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3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LB)明显低于NAR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R组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NAR组(P<0.05)。2年总体生存率与NAR组相仿(P>0.05)。AFP(甲胎蛋白)、微血管侵犯、手术术式为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和ALT为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解剖性肝切除技术要求复杂,手术耗时较多,但操作精细,术中出血较少,能够减少肝功能损害,提高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