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关注中国哲学的话语问题相联系,“汉语哲学”渐渐受到重视。相对于“中国哲学”,“汉语哲学”较多地与语言的表述形式相涉。历史地看,语言形式确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语言的形式与哲学的系统并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以汉语表述中国哲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中国哲学”转换为“汉语哲学”。如果根据中国哲学以汉语为表达形式而把“汉语哲学”视为中国哲学的本然形态,无疑赋予语言形式以超乎其内容的意义。从现代哲学的演化看,不同哲学传统面临相互沟通的问题,执着于“汉语”,容易使中国哲学隔绝于其他哲学系统。这里更为实质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哲学取得世界范围内为其他哲学系统所能理解的形态,并让中国哲学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作为具有独特品格的哲学系统,中国哲学难以回避如何在国际学界获得话语权的问题。在这方面,应当避免三重趋向:一是在西方话语面前亦步亦趋,单纯作非反思的依傍和效仿;二是囿于以往传统,固守“以中释中”;三是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式的“主张”“要求”之上,空喊“创新”“结合”“自作主张”,却不愿踏踏实实地研究具体问题,以形成建设性的研究结果。进而言之,中国哲学获得话语力量与中国哲学回归智慧之思,表现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