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龙首璜主要以玉为主,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晚期,至西周开始逐渐流行,在东周时期颇为兴盛,北及晋、中山,南至楚、吴越,乃至西汉南越国墓都有分布。随着双首龙玉器的流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青铜的仿品,多分布于周和三晋地区。本文通过对史前到秦汉时期大量玉、铜类双首龙璜的研究,结合文献整理,认为这种双首龙造型表现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至迟从殷墟时代就将虹视为双首之龙,并能啜饮河水,见之于甲骨卜辞。传世文献中亦多有虹霓饮水、饮酒的记载,或言虹能化为龙,或又化为璜。在古人看来,虹能饮水导致干旱,却也能涸淫雨洪水,是灾祥一体的超自然神物,属于"阴阳不测之谓神"之属,因此古人重之,援其形制以为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