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化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尿液代谢物的影响,分析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例作为病例组及1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病例组给予健脾化滞丸10 g,3次/d,连续4 w。检测健康人及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沉(ESR)的水平,比较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IL-12、IL-23、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尿液以及健康人的血清和尿液,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并对其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血清ESR、IL-12、IL-23、TNF-α含量明显升高 (P < 0.05或P < 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健脾化滞丸组治疗后血清ESR、IL-12、IL-23、TNF-α含量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尿代谢谱有明显改变,共找到24种差异代谢产物(P<0.05或P < 0.01),分别是谷氨酰胺、鸟氨酸、马尿酸、丙氨酸、核糖、肌醇、羟基脲、棕榈酸、蛋氨酸、乳酸、棕榈油酸、丝氨酸、丙二酸、酪氨酸、苏氨酸、油酸、3-羟基丙酸、苯乙酸、氢化肉桂酸、尿苷、胆酸、磷酸盐、谷氨酸、苹果酸。与治疗前相比,健脾化滞丸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和尿液中12种代谢物已经回归正常(P<0.05或P < 0.01),分别是谷氨酰胺、马尿酸、核糖、羟基脲、酪氨酸、苏氨酸、油酸、氢化肉桂酸、鸟氨酸、胱氨酸、丙二酸、苹果酸。结论:健脾化滞丸可以调节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局部免疫平衡。24种内源性代谢物可作为UC的潜在标志物,健脾化滞丸对其中12种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健脾化滞丸防治UC的途径和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肪酸代谢、胆酸代谢、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