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随着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南迁传入壮族地区。民间艺人把《西游记》改编成韵文体叙事诗的同时,在人物形象、语言对白和取经路线等方面也进行了本土化处理,以迎合各阶层的心理需求与审美习惯。在“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之中,认同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是壮族接受和改编《西游记》的关键要素。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西游记》不仅成为壮、汉、仫佬等民族互学互鉴共享的文学作品,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