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甲午战败,世变之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性的"初步觉醒"[1],社会各界"救亡图存"的使命更为迫切。"学生是透视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2]。甲午战争失败至辛亥革命爆发时期(1895-1911),青年学生展现出了"新"的力量。他们形成学潮,抵制外货,收回路权,推动教育发展,参与国会请愿,投身革命新军,有力地推动着近代社会的变革。可以说,"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