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寒梅》既延续了罗怀臻对于"都市新淮剧"的思考,又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掘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它突破了淮剧《党的女儿》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创作模式,走进"白色恐怖"笼罩下寒梅、李炳辉这对革命夫妇从相爱到"相杀"的心路历程,建构了以"人"为本的革命历史叙事;确立"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注重对题材内在抒情空间的开掘,运用"诗"的象征调动观众的艺术想象和情感体验,进一步实现了文本的"戏曲化"。三代淮剧人塑造的三代"党的女儿",鲜明地标记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淮剧"都市化"和"现代化"的探索轨迹,构建了上海淮剧团代际相承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其他剧种以"红色经典"改编为契机,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