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陆治《仙山玉洞图》是一件描绘道教福地张公洞的仙山作品。作者着重从题跋、道教文献等方面对该作品的画意进行解读,认为画中洞口端坐的高士体现了修道者“坐忘”“存思”的意涵;童子背经的情节暗示受经得仙的道教经义。这种组合关系成为一种固定的修辞策略和稳定的图式,流行于明代嘉万时期的吴派绘画之中。陆治笔下的张公洞形象也对“文派”山水幽深繁密一路的风格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此外,“仙洞”类型的仙山绘画在明代中后期也扮演了祝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