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TIP)治疗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发生尿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初次行TIP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 通过电子手术记录和电话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近期疗效, 并对影响尿道瘘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选取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例尿道下裂患儿, 124例获随访, 2例失访, 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患儿中位年龄24个月。不同尿道开口位置人数占比分别为:前型58.1%(72/124), 中间型29.8%(37/124), 后型12.1%(15/124)。术前存在不同程度阴茎下弯人数占比分别为:轻度29.8%(37/124), 中度54.8%(68/124), 重度15.3%(19/124)。约59.5%(22/37)的轻度阴茎下弯和33.8%(23/68)的中度阴茎下弯病例仅采用阴茎皮肤脱套, 重度阴茎下弯(19/19)病例均采用阴茎皮肤脱套和背侧白膜折叠的方法。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6%, 其中尿道狭窄10例(10/124, 8.1%), 尿道瘘23例(23/124, 18.5%), 阴茎体瘘17例(17/124, 13.7%), 阴茎头裂开6例(6/124, 4.8%)。单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术前阴茎下弯程度、新尿道覆盖物与TIP手术后尿道瘘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后型尿道下裂、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超过15°以及行背侧白膜折叠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可疑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IP手术治疗前型和中间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治疗后型尿道下裂尿道瘘的发生率高;阴茎头宽度越小, 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程度更重的患儿尿道瘘发生率更高。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TIP手术中利用Buck筋膜覆盖者尿道瘘的发生率更低, 但发生尿道狭窄的可能性更大。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