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14—2015年安徽淮南观测站的黑碳仪观测数据,分析华东乡村代表性地区气溶胶吸收特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观测期间520 nm波段的气溶胶吸收系数平均为(24.6±18.4)Mm-1,且存在显著的波长依赖性,吸收波长指数平均为1.3±0.2,这与该地区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排放有关。利用吸收系数与波长的关系,分离获得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除黑碳以外的其他气溶胶的吸收波长指数,平均为2.7±0.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吸收系数进行分离,发现每年5—6月、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地区受生物质燃烧影响较为严重的时期,以2014年6月为例,本地秸秆焚烧和江浙一带污染物的区域输送过程,是导致淮南地区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
单位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