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巨细胞病毒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病毒,它可以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直接或间接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应引起高度重视。目的:对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通过计算机分别检索康健外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文献,以及通过手工查阅书籍,以"liver transplantation,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risk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肝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共检出200余篇相关文献,选择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献共40篇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人群中血清巨细胞病毒-IgG的阳性率较高,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的血清巨细胞病毒状态、较低的肌酐清除率、女性患者、移植物排斥反应、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及供受者的MBL-2和FCN-2基因多态性等。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机体有直接和间接等多方面影响,如巨细胞病毒综合征、器官侵袭病变、移植物失功、加速肝移植后丙肝复发、增加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机会性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免疫损失、加速动脉硬化、与β-疱疹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预防及尽早诊治显得至关重要。用pp65抗原检测进行筛查,再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诊断,将两者相结合可能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个最佳、且成本较低的方案。目前更昔洛韦仍作为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口服缬更昔洛韦与静脉更昔洛韦在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抢先治疗上同样安全有效。实体器官移植后对发生巨细胞病毒病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治疗前CXCL16、PTX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血浆水平与临床治疗失败有独立相关性。对于供受者血清巨细胞病毒状态不同的患者,应选用不同的预防方案。

  • 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