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指出一个经济体的环境质量(污染)与其经济发展呈倒U型(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开展生态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查分析,对一个经济体阶段性发展的精准定位、政策拟定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林右旗地区近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①巴林右旗地区目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左侧,即生态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逐渐下降阶段。②土地垦殖率与经济发展强度呈高度正相关,人工种草面积与围封草场面积与经济水平、工业化程度呈负相关,直接或间接的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③三产结构与草场面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出提升第三产业水平有助于缓解甚至改善围封草场面积持续降低的态势,继而推动整体环境质量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