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破产法庭是依法稳妥审理破产案件,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的关键举措。破产司法审理能否有效维护债权人权益直接关系到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风险,进而对金融市场稳定、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设立破产法庭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破产法庭的设立通过提高司法执行的质效,显著降低了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破产法庭通过降低公司破产的时间成本和提高破产重整率的途径提高了债权人保护水平,降低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破产审判案件通过媒体产生的信号作用,影响银行的风险预期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横截面分析表明,破产法庭对贷款集中度高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破产法庭优化了银行的信贷配置,表现为提高了信用贷款比例,降低了担保贷款比例,提高了对高科技行业的贷款,减少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同时还提高了银行的利润效率。本研究为破产司法制度改革的质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实证证据,对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