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用汉文译著伊斯兰教经籍和介绍伊斯兰学术文化的活动。明代以前,中国穆斯林经师的宣教和讲学方式,主要是根据原本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以特有的经堂语口译讲解。当时既没有汉文经籍可参考,又难以用汉语文通畅地表达,致使“教义不彰,教理不讲。”为了在教内宣传教义,使穆斯林自立图强,维护伊斯兰教信仰,使更多人能够正确了解伊斯兰教,与社会相融合,做到“隔教不隔理”,在这一背景下,从明末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