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民俗艺术的存在样态及学界对其认知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研究脉络及其多学科参与特性则从它出现时即已开启,只是在不同时期特征或表现样态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民俗艺术研究在沿承之前学术脉络的基础上,由对"原始艺术""地方性知识"的关注转向"地方感""公共文化"及"传播样态",并在情境、实证研究与艺术整体观的交融中探寻研究方法与理论范式的转换。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