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社工开展反贫困工作虽然具有目标精准、方式精细、行动灵活的优势,但难以回应贫困群体基本的物质需求。产业扶贫有助于贫困群体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可持续的积极作用,乡土企业因具有凝聚和带动贫困户的作用,逐渐成为产业扶贫的主体。在文章个案中,高校社工以专业知识为工具,以关系嵌入为途径,参与乡土企业的产业扶贫工作,但其受城乡社会、市场体系和权力规则的多重结构性力量约束,削弱了反贫困的成效。据此,理解不同反贫困主体的行动逻辑,在理论层面需要以"嵌入性"和"行动—结构"的双重视角解释农村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实践的复合领域;在实践层面需要探索构建高校社工和乡土企业形成协同推进反贫困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机制,以此巩固反贫困工作成效,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