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重建股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洋; 卢敏勋; 张瑀琦; 何宣虹; 李壮壮; 龚涛军; 王一天; 周勇; 罗翼; 唐凡; 张闻力; 段宏; 屠重棋*; 闵理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10): 1190-1197.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sis composite,APC)重建股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4年3月21例行股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并生物型APC重建的患者临床资料。男9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3.2岁。肿瘤类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5例,骨母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2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13例良性骨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3期;8例恶性骨肿瘤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级系统,ⅡB级7例、ⅡA级1例。其中7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其余患者均为初次手术。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43(30,49)分,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9.1±3.5)分。术中截骨长度为80~154 mm,平均110 mm。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采用HHS评分以及MSTS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状态,以臀中肌力量评分评估外展肌功能。术后1、3、6、9、12个月以及之后每年影像学复查,观察骨-骨界面愈合以及骨质吸收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163个月,平均123.5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H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上述评分及臀中肌力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患者骨-骨界面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存在骨吸收,其中重度11例、中度4例、轻度6例;骨吸收部位涉及Gruen 1、2和7区。并发症包括10例骨折以及1例假体断裂。随访期间3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肺转移。结论 生物型APC是重建股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可靠方法,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在骨-骨界面愈合上具有明显优势。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