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乙烯-空气连续旋转爆震波的流场特征,探讨喷孔几何参数(喷孔间距、喷孔出口宽度和喷孔倾斜角)对乙烯-空气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为降低乙烯-空气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速度亏损及爆震波对上游积气腔的反馈压力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创新点:1.采用含积气腔和喷孔的喷注模型进行乙烯-空气连续旋转爆震波的数值仿真,观察到了爆震波的模态转换过程并定量分析了爆震波对积气腔的反馈压力;2.通过改变喷孔的倾斜角,在提高爆震波传播速度的同时减小了积气腔内的反馈压力。方法:1.通过FLUENT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乙烯-空气连续旋转爆震波的基本流场结构(图7和9)和爆震波传播模态的转换过程(图17)。2.通过在积气腔和燃烧室内设置压力监测点,得到积气腔和燃烧室内的压力记录曲线(图8、10、13、14、18和20);通过压力曲线,计算爆震波的平均传播速度和积气腔内压力的相对标准差。3.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喷孔几何参数对爆震波传播速度和积气腔内反馈压力的影响(图11、15和19)。结论:1.喷孔间距对连续旋转爆震波的强度和积气腔的反馈压力都有影响;较小的喷孔间距有助于提高爆震波的强度,但也会引起积气腔内更高的反馈压力。2.随着喷孔出口宽度的增大,爆震波的强度增强,也使积气腔内的反馈压力显著增加。3.喷孔倾斜角对爆震波的传播特性和积气腔内的反馈压力有重要影响:当喷孔沿爆震波传播方向倾斜时,爆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提高;反之,爆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降低。采用倾斜喷注时,积气腔内的反馈压力显著降低,并且喷管倾斜程度越大,积气腔内的压力越稳定。4.倾斜喷注可以引起爆震波传播模态的转变;当倾斜角为30°时,出现了同向双波传播模态。5.预着火产生的热点和预混气沿爆震波传播方向的分速度有利于形成新的爆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