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候分析

作者:王饶琼; 杨思进*; 李敏清; 沈其霖; 王明选; 李继科; 雷枭; 黄梅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 36(05): 2-6.
DOI:10.13412/j.cnki.zyyl.20200826.003

摘要

目的:分析四川省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四川省收治的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患者分布情况、流行特征,探究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流行病学特征:截止2020年3月14日,四川地区累计确诊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比例(41岁~60岁)居多;临床分型主要以普通型为主;主要以接触确诊患者和家族内密切接触感染为主,有22例来自湖北疫区;潜伏期最短3 d,最长16 d;168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3.51±5.24)d;合并基础疾病以重型患者占比最高;中药使用率100%。中医证候特征:在具有中医症状的患者中主要以发热、咳嗽、心悸、乏力、胸闷、苔黄腻、脉濡或滑为主;中医证型以湿热郁肺证(湿重于热)最为常见;恢复期以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男性以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热重于湿)为主,而女性患者以湿热蕴肺证(湿重于热)、湿毒郁肺证、气阴两虚常见;≤20岁患者以寒湿郁肺证为主;21岁~40岁患者以湿热蕴肺证(热重于湿)主; 41岁~60岁患者以湿热郁肺证(湿重于热)、湿毒郁肺证、疫毒闭肺证为主。≥61岁以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为主。结论: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地区聚集性。早期接诊新冠肺炎患者预估病情时,需结合年龄、基础疾病、疫区或确诊患者接触史、潜伏期、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及早判断病情发展趋势,早期干预重症化进程;其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不同临床分型和治疗期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

  • 单位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遂宁市中心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 南充市中心医院; 达州市中心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