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晰宅基地空心化形成机制是推进空心村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数理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究宅基地空心化成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调研地区的宅基地空心化率均值为29.14%,山地和丘陵的空心化程度远高于平原,中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②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状况、社会保障制度是宅基地空心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耕地资源禀赋、人口等社会因素、制度因素等影响随分位点而异;③家庭年总收入、村组区位对宅基地空心化的正向影响随分位点提高而增加,宅基地确权进度、"一户一宅"落实情况的正向影响仅在中低分位点呈上升趋势,对于"举家迁移"的影响并不明显;农户参保行为可显著抑制空心化程度的加剧,地形的负向影响呈"U"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