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堂参与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学生在课堂空间位置的分布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场域与传播仪式理论结合的引入为课堂场域中学生个体的参与解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框架。本文使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某大学课程实施观察法研究,采取情景分析和类属分析两种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在教室的传播场域中,不同位置会映射到不同的角色;角色心理的期望会在课堂场域中产生场域压力,提升其课堂参与程度。基于学生长期积累的对教室位置认知,教室的确存在重要区域或显著区域,这些区域因为“聚光灯”效应,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