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文化空间是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快速城镇化给众多历史文化区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及其空间载体遭到破坏和同质化。为探索历史文化空间及其结构的可意象性,以珠海市唐家湾古镇为例,构建基于历史层积维度的“历史信息物质空间网络”以及基于不同人群认知的“人群认知地图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建立两种网络在“网络—组团—节点”三个层面指标体系下对比的反馈模型。网络层面通过“节点数”与“密度”,比较各人群对网络整体规模的认知完备性;组团层面通过“块”和“切点”对比中介点,分析“记忆孤岛”数量与状况;节点层面通过“认知频率”及“中间中心性”加权结果,分析个别节点的可意象性与吸引力。研究表明:第一,历史文化空间并非存在就是可被认知的;第二,各人群对网络结构认知较为清晰,但规模与认知范围存在差异;第三,居民与游客更易出现记忆孤岛,联系性较差;第四,对节点的认知呈现网络节点高集中态势。挖掘差异机制可以协助打造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空间,同时,该认知反馈模型也为历史文化空间记忆传承的定量研究构建一种量化和可视化的研究角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