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CT、MRI及组织学分析,探讨腰椎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的病理学性质。方法选取下腰痛患者中其MRT2加权像存在局限性HIZ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38岁。按照MRI T1加权像HIZ的特点分为两组,T1加权非高信号组(29例)即T2加权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1加权高信号组(12例)即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所有病例均同时进行X线和CT检查,T1加权非高信号组中26例进行了椎间盘造影以及疼痛激发试验。T1加权非高信号组15例、T1加权高信号组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或后路椎体间减压融合术,并对术中切取的HIZ区域标本进行HE染色和(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T1加权非高信号组患者X线、CT及MR检查均显示椎间盘退变,26例进行椎间盘造影以及疼痛激发试验者中21例造影阳性及疼痛复制,并显示纤维环破裂,其中15例阳性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阴性。术中切取的HIZ区域标本HE染色显示为纤维环破裂伴随肉芽组织长入,CD34染色可见HIZ区域内新生毛细血管,CD68见HIZ区域内多量染色阳性的巨噬细胞,而HIZ外区域表达较弱。而T1加权高信号组患者椎间盘在CT上显示为后方纤维环钙化或骨化,HE染色可见明显的钙化灶和钙化的潮汐线形成。结论腰椎间盘后方HIZ,在T2加权像的局限性高信号、T1加权像呈局限性较低或等信号意味着通常所指的纤维环破裂伴随肉芽组织长入;而T2、T1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可能是钙化或骨化灶,因此,传统HIZ的概念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结合CT检查可能更有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