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机对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疗效的影响

作者:彭琪琪; 欧云生*; 朱勇; 赵增辉; 罗伟; 杜兴; 李剑箫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9, 33(03): 273-279.
DOI:10.7507/1002-1892.201808071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的可行性,比较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后方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1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A组)、15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病变节段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融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并计算矫正度;采用ASIA分级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60个月,平均41.6个月。术中、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A组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组1例T6、7结核术后切口出现窦道,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20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物,36个月随访时结核无复发;B组1例T4、5结核术后26个月时复发并出现胸椎畸形,予以翻修。其余患者均无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或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病变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Cobb角及矫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A组C级1例、E级10例,B组D级2例、E级13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4,P=1.000)。结论对伴有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方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尽早手术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