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族群”与“民族”可视为跨历史的分析术语或者叙词,适用于不同历史时期,但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均无法完全精确地符合用以描述它的术语,科学术语是为研究之便创造的工具与媒介,应该适时地调整术语概念及其与事实的关系。族群与民族现象古已有之,只是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概念的界定,因此,既要以客位视角借鉴现代理论方法,也要以主位视角深入古代话语世界具体分析。古代犹太人对领地空间存有持续性的共同想象,拥有稳定的文化、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多种表征之下的民族自决意识,无论是从叙词的适用性还是族属特性层面均可被视为一个民族,印证古代民族具有历史合理性,但并非以现代民族类型为标准,人类社会也不存在理想的民族模型。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和古代语境缺少相关科学术语,任何古史研究均面临古今语汇对译的问题,只要排除时代误植的风险,借用现代叙词无可厚非,以避免创造新词造成更多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