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测量在大腿及足部中立位(0°)、大腿及足部内旋30°(+30°)、大腿及足部外旋30°(-30°)3种体位下坐骨股骨间距(IFS)和股方肌厚度(QFT),以及明确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医生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提供超声影像学理论基础。方法 招募12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男58例,女62例,年龄20~70岁,根据年龄分为≥45岁年龄组58例,<45岁年龄组62例,比较不同性别、侧别、年龄及体位间分析IFS和QFT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组的IFS大于女性组(P<0.05),男女性别组间QFT厚度无统计意义(P>0.05);左侧IFS间距大于右侧,左侧QFT厚度小于右侧(P<0.05);<45岁年龄组间IFS间距大于≥45岁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QF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体位下的IFS间距小于0°,-30°体位下的QFT厚度大0°,+30°体位下的IFS间距大于0°,+30°体位下的QFT厚度小于0°。结论 正常成人在3种体位下,男性IFS均大于女性,左侧IFS大于右侧,左侧QFT小于右侧。随着年龄增加,IFS间距越来越小;大腿及足部内旋30°后,IFS间距增宽,QFT变薄;大腿及足部外旋30°后,IFS间距变窄,QFT变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