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黑龙江省高纬度低海拔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含水量的跟踪观测,分析路基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路基含水量沿深度的分布状态。确认细粒土路基含水量的分布形态未严格遵循地下水(或地面水)的毛细上升分布规律。其原因,与路面的覆盖、缝隙和坡面的渗水,以及路基土的持水能力有关。总体概括,可以大致分为B型分布、C型分布、D型分布和S型分布。由于路基含水量的分布不再遵循“上低下高”的常规形态,因此,路基高度的控制不应拘泥于以毛细水上升高度控制的路基高度,宜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路基的水温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