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收集鉴定103科222属262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各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种)、茜草科(11种)、菊科(11种)、百合科(10种)、唇形科(9种)、蝶形花科(8种)、芸香科(7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种,占总数的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种,占总数的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的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间,占总人数的67%,40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的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此外,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