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物干化是城市有机废弃物减量化的一种重要处理手段,但由于传统生物干化处理周期长、脱水效率低、运行温度不稳定,较难适应垃圾分类后巨量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以餐厨垃圾和锯末作为原料,基于跟随辅热(T1)、连续50℃辅热(T2)、阶段50℃辅热(T3)等辅热模式,研究不同辅热策略对餐厨垃圾生物干化过程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 MC)、种子发芽率(seed germination rate, GI)、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 VS)、质量损失、能耗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辅热显著影响生物干化效率,辅热处理T1、T2、T3的温度综合指数分别为:639.8、632.9、621.8℃,比对照组(T-CK)(无外热源)相对提高了42.15%、40.61%和38.15%;水分去除率分别为:78.42%、80.33%、77.86%,比对照组相对提高了51.27%、54.96%、50.19%。跟随辅热处理的有助于堆体维持高温、物料减重和产品腐熟,且能耗较低,适用于后续堆肥资源化利用;连续辅热处理的水分去除率和单位有机物降解脱水能力最高,有机质降解率、全碳、全氮损失率最低,有助于对物料脱水,但能耗较高且经过15 d的生物干化堆体未达到腐熟标准,适用于后续焚烧处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