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海权"概念传入中国,其最初意指海上权力,即海洋空间的政治强制力。1900年,马汉的"海权论"被译成中文发表,但并未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经过1904年日俄海战、中德在山东洋面的渔利之争,"海权"概念逐渐由知识界、翻译界走向社会舆论,其含义也由"海上权力"扩展到"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在1907年开始的清政府与葡萄牙关于澳门水界的争端中,领海权引发国人关注,而海权的含义则进一步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