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比较治疗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1例败血症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比较分析治疗用药情况。结果:171例败血症新生儿中早发型93例(54.39 %),晚发型78例(45.61 %)。两组患儿均是足月儿较多,但早发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 2500 g、羊水粪染、气促、呻吟、发绀、黄疸患儿占比较晚发组更高,且前者发热、惊跳、抽搐、嗜睡、昏迷、合并脑膜炎患儿占比较后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患儿性别、胎膜早破≥18 h、吃奶少、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脐部炎症、皮疹等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发组血培养阳性9例,阴性84例,致病菌包括无乳链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和少动硝酸银单胞菌(1例);晚发组血培养阳性10例,阴性68例,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例)、大肠埃希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阿氏肠杆菌(1例)、奇异变形菌(1例)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例);早发组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氨苄西林用药较晚发组患儿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发组患儿中头孢噻肟、头孢噻肟舒巴坦用药较早发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哌拉西林舒巴坦、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情况相差无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特点具有一定差异,应综合分析患儿典型症状、血培养结果、感染指标等确诊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感染指标及症状变化有助于疗效评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