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晓萍; 王海东; 邵明明; 李妮*; 韩文霞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 28(04): 1205-1209.
DOI:10.19746/j.cnki.issn1009-2137.2020.04.020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的差异。结果:LPL组Plt [(137.06±40.14)×109/L]较对照组[(215.07±33.25)×109/L]显著下降,D-D [(1.01±0.16) mg/L]、PT [(13.01±1.37) s]和APTT [(40.96±7.24) s]较对照组[(0.37±0.09) mg/L、(11.96±0.87) s、(25.07±5.13) s]显著升高(P<0.01);2组TT和Fib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不同免疫球蛋白(Ig)类型的LPL患者Plt、D-D、Fib、AP、TT及APTT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LPL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因出血、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结论:LPL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且这与患者分泌的Ig类型并无密切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