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央气道原发涎腺型肿瘤(SGT)的影像表现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5例中央气道原发SG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腺样囊性癌(ACC)14例(ACC组),黏液表皮样癌(MEC) 10例(MEC组),上皮肌上皮癌(EMC) 1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及MPR后处理,其中CT增强扫描20例;PET-CT检查8例;MR检查1例。观察并记录肿瘤CT征象。采用独立样本i检验比较ACC组与MEC组患者年龄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病灶最大径的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TNM分期及CT征象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OS的差异。结果ACC组患者发病年龄大于M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4,P<0.05)。ACC多位于气管或主支气管(13/14),MEC多位于叶或段支气管(6/10);ACC形态以分叶状肿块或管壁弥漫性增厚为主(13/14),MEC多表现为表面光滑的类椭圆形肿块(7/10);CT增强扫描ACC以轻中度强化为主(9/10),MEC多显著强化(8/10);MEC伴气道阻塞征象(9/10)较ACC(4/14)常见;ACC组与MEC组以上CT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例EMC表现为气管腔内类圆形结节。8例PET/CT检查中6例SUVmax≥2.2。25例患者中,1例失随访,其余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9年(平均45个月),OS为87.5%; ACC组与MEC组患者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1.000)。年龄≤60岁、临床TNM分期为Ⅰ~Ⅱ期、行手术切除的患者OS高于年龄>60岁、临床TNM分期为Ⅲ~Ⅳ期、非手术切除的患者(x2值分别为13.799、13.799、13.171, P值均<0.05)。结论中央气道原发SGT浸润性弱,患者年龄偏低且预后良好,ACC与MEC的病灶部位、形状、强化程度及是否伴气道阻塞征象有差异。

  • 单位
    黄石市第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